您好,欢迎来到364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64分类目录 » 网站目录 » 文化教育 » 大学

“大学”网站目录

“大学”网站目录

  • 优途升学网

    优途升学网

    优途升学网,是国内最有针对性的高中生助学、升学指导系统,汇聚名校卷库、学霸笔记、高考知识点、精品视频等多种助学提分资源,更有精准的志愿填报功能。是您升学途径的小助手,志愿填报的小工具;

    www.ytowin.com - 2022-02-23 - 收藏
  • 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中医药大学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网站百科: 历史沿革/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中医学院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并于1982年由国务院批准筹建。1989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1999年6月,学校通过了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07年4月,学校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获批招收港澳台地区本科生。2015年4月27日,该校入选“*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并承担“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2015年9月1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共建山西中医学院协议。2016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山西中医院正式签署“广州中医药大学支持筹建山西中医药大学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2月27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山西省教育厅正式批准山西中医学院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点)立项建设高校,建设期为3年。2017年5月12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山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1] 办学条件/山西中医药大学 师资力量截至2015年9月,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1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08人,其中正教授134人。现有国医大师1人,双聘院士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傅山学者4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0人,山西省名老中医15人,山西省名中医8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4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山西省“百人计划”人才2人,山西省教育厅“131”领军人才17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4人):冀来喜、裴妙荣、马存根、师建梅、马彦平、门九章、秦艳虹、孙建萍、李晶、张晓雪、田岳凤、李俊、李俊莲、李琳荣 院系专业截至2015年9月,学校下设14个二级教学机构,开办有23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农等多个学科门类,一所专科层次二级学院—山西中医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院系设置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中药学院护理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医药管理学院傅山学院人文学院制药与食品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体育部-专业设置1基础医学院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本科2中医临床学院中医学、医学英语本科3针灸推拿学院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针灸英语本科4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5护理学院护理学、涉外护理本科6中药学院中药学、药学、临床药学、药物分析、植物保护本科7制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生物制药、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8医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本科9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本科 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15年9月,学校有**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中医诊断学》等4部高职教材入选“十一五”*规划教材,获批省教育厅教改研究课题项目48个,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3项。**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中医学省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中药学、中医学省级品牌专业(3个):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省级精品课程(11门):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金匮要略、方剂学、有机化学等省级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中药分析实验室、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负责人:赵莉娟)、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负责人:张俊龙)附属医院截至2015年9月,学校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设置床位1700张,拥有省级名医7人,省级名老中医17人,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8个,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2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9个;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9所,实习医院6所,中药专业生产实习基地12个。直属附属医院(3所):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学科建设截至2015年9月,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扶持二级学科4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实验室)14个、脑病院士工作站1个。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个):中医学、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学科授权点(3个):护理、中药学、临床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2个):医文献学、方剂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肾病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儿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治疗技术工程学省重点扶持二级学科(4个):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基础、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中医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 合作交流截至2015年9月,学校先后与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07年,学校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建立校际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优秀毕业生赴梅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2年,学校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振东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同时,学校与阿德莱德大学签署了学生交流协议,开展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校际交流项目。 学术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 科研平台截至2015年9月,学校设有各类研究所11个、科研实验室4个、科研实验中心1个,其中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和(二级)各2个、山西省重点协同创新基地1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重点培育对象1个,山西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团队2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2个):中医临床基础实验室、中医药基因表达调节技术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2个):针灸针法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省级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中医学基础实验室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中药化学实验室、针灸学实验室省级重点协同创新基地(1个):山西省现代中药&药食两用中药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山西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傅山文化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1个):脑病学院士工作站 科研成果近年来,学校出版各种学术著作254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798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77篇;五年来,共获得科研经费2.6亿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1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4项。 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5年9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3.62万册,有电子图书38万种、电子资源数据库19个。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1TB。纸质文献中,最珍贵的是清嘉庆19年(1814年)朝鲜完营重刊本《东医宝鉴》,极具研究价值,这已成为镇馆之宝。较具特色的是山西地方中医药文献,有三个版本的《傅山男科》,为傅山医学的研究提供了*手资料。此外还藏有民国时期刊行时间最长的山西《医学杂志》(1921-1936)包括创刊号在内的期刊86册,是*收藏数量较全的单位之一。 学术期刊《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是由山西省卫生厅主管、山西中医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被收录数据库有:*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检索刊物、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书生数字化期刊、中华首席医学网收录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等收录;辟有中医药学文献研究、中医药学前沿问题、生物医学、临床研究、临证报道、中医护理、实验中医药学、科研报告、中药药理、中药制剂工程与技术、教学改革、专家笔谈、学者风采、中医药管理、中医药知识产权论坛、中医药产业化论坛、文献综述等20多个栏目。 现任领导/山西中医药大学 党委书记马存根院长李青山副院长冀来喜、王新塘、闫敬来、郝慧琴党委副书记冯海、高建军纪委书记郭文平 文化传统/山西中医药大学 校风“艰且益坚、持重笃行”校风释义:艰且益坚:就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坚定信念、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百折不挠;持重笃行:就是朴实稳健、淳厚敬业、勤奋进取、埋头苦干。 校徽校徽图案由内外两部分构成,外环内容为学校中英文名称,内核为校徽特征符号——汉字“中”,意指*中医。特征符号“中”字由形似“S”的绿色叶形、形似“Z”的红色手形以及银色针形组成,“S”“Z”为校名中“山”和“中”的*拼音字母。绿叶象征中草药,绿色代表健康的生命,绿叶的形状与山西省地图形似,暗喻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红色象征学校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叶脉的形状是古文字“手”的演化,与红色的手形共同象征脉诊古法和推拿手法,向绿叶四周延伸的脉络又体现学校“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银针象征传统的针灸疗法。校徽外环的两个圆点与银针上方的圆点代表天、地、人,体现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校徽整体布局上轻下沉,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学说暗合。 校歌《青春·理想》词:公丁 曲:茵苑这里是展示青春的地方医学宝库正闪烁光芒有志青年的光荣使命珍爱生命救死扶伤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诚信精进谨记心上精心建设走向世界薪火传承把中医弘扬这里是放飞理想的地方中华民族要世代康强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服务人民是我们的志向职责规范严谨效率求真造就一代栋梁创新发展面向未来中医前程灿烂辉煌

    www.sxtcm.edu.cn - 2022-02-16 - 收藏
  • 金陵职业技术学校

    金陵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金陵职业技术学校位于江苏南京

    www.jinlingglasses.com - 2022-02-10 - 收藏
  • 北京大学招生网

    北京大学招生网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网站百科: 简介/北京大学招生网 北大招生网[1]开通于2001年6月,由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办,是北京大学本科招生官方网站,属纯公益性质。本网以有志于成为北大人的广大考生为首要目标用户,并为考生家长、教师及关心北京大学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服务,致力于全方位传递北大本科招生信息和与北大有关的各类资讯。 基本信息网站地址:详见词条下方参考资料创建时间:2001年6月网站功能与目标:有志于成为北大人的广大考生为首要目标用户,并为考生家长、教师及关心北京大学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服务,致力于全方位传递北大本科招生信息和与北大有关的各类资讯。 相关阅读/北京大学招生网 北京大学简介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现任校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校长周其凤院士。 北京大学优秀新生奖学金简介为支持优秀高中毕业生顺利进入北京大学完成本科学业,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北京大学学生奖学金评审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北京大学实际情况,我校从2008年开始特制定新的优秀新生奖励办法,为优秀新生颁发新生奖学金。新的新生奖学金分以下三类:(一)新生全额奖学金:总金额50000元每生(二)新生半额奖学金:总金额25000元每生(三)新生优秀奖学金:总金额10000元每生新生奖学金建立申请制度,凡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全日制本科新生均有资格申请,由新生奖学金提名小组就新生的申请材料从新生高中平时成绩、高考成绩、获奖情况、学生工作情况和社会公益事业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审核,并形成初步获奖名单,最终报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

    www.gotopku.cn - 2022-02-09 - 收藏
  •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全国的综合性艺术学府。 网站百科: 学校概况/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是江苏省*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也是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的高等艺术学府,其前身是1912年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先生约同画友创办的上海美术图画院,1959年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制改为四年,学院设有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传媒学院、影视学院、流行音乐学院、人文学院、尚美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留学生院11个二级学院,另有舞蹈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附属中专校。 历史沿革/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是中国最早创立的艺术院校之一,其前身可上溯到1912年由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术院。上海美术院为中国近现代*所美术专门学校,正式创建于1912年11月23日,校址设在上海乍浦路7号,后几经迁徙,较后落成于上海旧法租界菜市路,1915年更名为上海图画美术院,1921年改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校初设绘画科,再改为西洋画科。1919年增办为六科: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工艺图案科、雕塑科、高等师范科和初等师范科。同年,成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董事会,由蔡元培、赵鞠椒、王震、沈恩孚、黄炎培等社会名流组成,至此完成了具有规模的艺术院校建制。1922年9月,颜文梁创办苏州美术学校,1932年10月定名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0年5月,山东解放区的6个文工团(队)与华东大学文艺系经整编而成华东大学艺术系,12月8日并入山东大学艺术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根据中央文化部决定,合并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和山东大学艺术系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合并工作于同年12月8日完成,校址设于无锡社桥。从此,12月8日便被确定为我校校庆日。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设有美术、音乐两大系和一个创作研究室,系下设科,揽括了艺术学科所有专业,学制三年,学校建制逐步趋于完备。1958年1月,华东艺专迁校南京,址于丁家桥。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6月10日再被江苏省政府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制改为四年,从而最终完成了学院的建制。1967年5月学院迁址南京市黄瓜园1号。文革期间,学校也因时局的变化,于1969年11月23日与当时的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音乐系以及江苏戏曲学校合并为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1972年11月恢复校名南京艺术学院,址于北京西路77号,招收大学普通班学生。1977年9月,开始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同时定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2011年获得艺术学学科门类全部五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2月,南京艺术学院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文化部与江苏省政府省部共建大学(文科技函〔2014〕102号、苏政函〔2014〕5号)。 办学条件/南京艺术学院 师资力量学院有教职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669人,教授、副教授共279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57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50余人。 院系设置南京艺术学院设有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传媒学院、影视学院、流行音乐学院、人文学院、尚美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留学生院11个二级学院,另有舞蹈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附属中专校。按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学院设有本科专业22个,包括美术学、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摄影,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舞蹈编导、舞蹈学,表演、戏剧影视文学,艺术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以及专业方向38个,专升本专业8个,各类专修科(含成教)专业24个。拥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美术学、音乐学、艺术学、设计艺术学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美术学、音乐学、设计艺术学、艺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艺术硕士授予单位。音乐表演、艺术设计、绘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4个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美术学、音乐学、设计艺术学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学科,美术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学院艺术研究院设有美术考古研究中心、音乐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所、艺术学研究所,另有实验乐团、青年舞蹈团等演出机构。*特色专业建设点:动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绘画专业、音乐学专业、表演专业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含建设点):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艺术设计、绘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美术学、工业设计、绘画、艺术设计学、表演、录音艺术、服装设计与工程、戏剧影视文学 学科建设2011年获得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以及设计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艺术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遴选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获批艺术学五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艺术学(一级学科)为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省高校优势学科,美术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 教学建设截至2013年,学院拥有《中国画技法》、《油画技法》、《设计基础》、《中国美术史》4门国家精品课程,手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实验室、数字音频教学实验室、版画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影视制作实验教学中心、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雕塑综合材料实验教学中心、虚拟现实艺术实践教育中心等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2]2003年国家教育部首批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07年跻身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建设行列;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网络系统优秀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把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机制,形成了国有公办、中外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办学模式和从中专到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秉承闳约深美的办学理念,弘扬不息变动的创新精神,培养德艺兼备的艺术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2003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学术研究/南京艺术学院 研究机构艺术研究院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艺术设计材料与工艺实验室美术馆艺术设计院 研究成果2002至2012年,学校师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全国美展金奖3项,“金钟奖”金奖2项,“文华奖”金奖1项,全国声乐比赛金奖1项,以及舞蹈“桃李杯”、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多项大奖。全校师生在国内外获奖590余项,出版发表各类著作350多部,论文2300余篇,*和省级科研立项49项。 学术资源截至2013年,学院馆藏文献资源80万册(件),电子光盘约23000余张。艺术文献资源尤为本馆特色,古今中外的音乐、美术、设计、影视等专业文献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质量上乘,成为馆藏文献中的精华。《美术与设计》、《音乐与表演》为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其中《美术与设计》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音乐与表演》为CSSCI来源期刊。 文化传统/南京艺术学院 校徽标志设计以南京艺术学院的名称为主要创作元素,选取汉字“南”和“艺”进行同构,组合后能够清晰识别“南”、“艺”二字。整体标志构成将“南”字作为稳固的外框,形似甲骨文的“艺”字包含于内,使用直线与弧线相结合的设计,平稳坚固的直线象征南京艺术学院严谨的治学风范和百年院校的长久不衰,圆润活跃的弧线象征如今的南京艺术学院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和活泼宽松的学术氛围。“艺”字的“艹”形似城墙的造型,具有南京的地域特色,带有古城南京的印记,用中国红的色彩和类似印章的表现形式也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韵味。在标志正中,将建校年代“1912”与文字笔画协调同构,不仅使标志的内涵更加丰富,也充分体现南京艺术学院百年老校的历史积淀 学院领导/南京艺术学院 现任领导米如群,男,汉族,1955年11月生,河北临城人,研究生,副教授,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1978年12月至1981年1月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1990年9月至1991年7月于中央党校理论宣传干部研究生班学习;1995年2月至1997年6月于中央党校法学专业研究生学习。1989年6月任南京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1991年7月任南京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兼学工部副部长;1993年3月起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工处处长兼学工部部长、党委办公室主任;1998年10月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2003年3月起任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2007年7月起任现职。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承担多项*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主编和参编《高校德育工程论》 、《大学班主任》、《新视野》 、《市场·文化·价值·与思想教育》、《高校学生工作辞典》等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现兼任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校党委工作;负责组织干部工作、统战工作、机要保密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组织部、统战部。联系影视学院、尚美学院。冯健亲,院长,本科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汉族, 1939 年 11 月生,浙江海宁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江苏省主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1961 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89 年8月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1991年12月至今任院长。从教 40 余年,作品在全国、省内外多次获奖。1988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1989年获*优秀教学成果奖。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7 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专家。任教同时从事美术创作,油画和漆画作品参加 1974 年及第 6、7、8、9 届全国美展,油画《南京长江大桥》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漆画《春满中山》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漆屏风设计《唐乐馨香》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二等奖,并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1981 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1999 年至 2001 年分别在南京、上海、苏州、常州、海宁举办个人或师生画展,1995 年、 2003 年分别在日本、美国举办个人画展。出版《冯健亲作品集》 、《素描》、《绘画色彩论析》、 《色彩》 、《冯健亲画集》、《冯健亲艺术教育文集》、《走向黄山 —— 冯健亲回顾展》等著作或画集。撰写并发表论文 50 余篇, 1999 年获江苏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优秀调研论文一等奖。主持校行政工作;负责人事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分管院长办公室、人事处。联系设计学院、舞蹈学院。 黄晓白,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本科学历,副研究员、国家二级编导、硕士生导师,男,汉族,1953 年1月生,江苏宝应人。1969年2月参加工作。1993年8月至2002年12月任江苏省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主任、组织三处处长;2002年12月起任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2004年12月兼任纪委书记。现任江苏省影视家学会会员,江苏省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 组织摄制或编导了数十部、 200 多集电视纪录片和电视政论片,其中有 1 部获得少数民族题材* “ 骏马一等奖 ” ;《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获国家金鹰奖、中国电视“星光奖”;2 部获得江苏省 “ 五个一工程奖 ” ;2 部获得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颁发的一等奖,2 部获得二等奖。主编和合编出版了《领导者》 、 《组工信息概论》 、《走向成功》、《江苏党史之最》等6部著作,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校纪委工作;负责纪监审工作、宣传工作、“两课”教学工作、工会工作、老干部工作;分管纪监审、宣传部、党校、马列部、工会、离退休办公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机关一总支。联系传媒学院、高职院成教院。陈世宁,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汉族,1955年1月生于江苏南京。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86年被批准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7年获油画艺术研究硕士学位;1991年1月至1992年7月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和日本国武藏野美术大学外国人研究员赴东京考察研究;1998年3月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同年率团赴美国进行文化交流;1999年12月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2001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赴韩国进行文化交流;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当选为中国文联德艺双馨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7月至10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奥地利、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考察研究;2004年当选为江苏省文联第七届委员会委员;2004年12月任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2005年获博士学位;2007年当选为江苏省油画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同年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赴希腊采风写生。 1982年宣传画作品获全国宣传画展览二等奖;1985年油画作品《冬训》获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鼓励奖;1991年油画作品《佤山的女人们》获东京第二十七届亚细亚现代美术作品展努力奖;2001年油画作品《刑场上的婚礼》获全国建党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较高奖),油画作品《童年奥运梦》获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并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陈列于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2003年油画作品《烟雨江南》被评为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选作品;2004年油画作品《天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宣传画作品(合作)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漆画作品《万众一心》(合作)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5年油画作品《永恒的瞬间》被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收藏;2007年巨幅油画作品《黎明》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2005年专著《西方美术通论》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专著《画里画外》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2007年专著《中西绘画形神观比较研究》由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5年担任《第六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全国评委;2006年担任《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全国评委;2008年担任《中国油画写生作品汇展》全国评委。 负责院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校友联络工作、校董事会工作、协助美术和设计类学科建设工作;分管学工部(处)、团委。联系美术学院。 邹建平,副院长,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汉族, 1955 年 1 月生,江苏无锡人。1980 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留校任教; 1985 年起攻读作曲与作曲理论在职研究生, 1988 年在上海音乐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 年作为访问学者公派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音乐学院深造,1992 年回国。1993 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 年晋升教授。1994 年起先后任音乐系副系主任、音乐系中专部主任、附属钢琴调律专科学校校长等职。 1997 年 10 月至今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省九届人大常委,全国十届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旋律学研究会会员。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音乐创作方面,在全国性的音乐创作比赛中曾获特金奖、金曲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共计 9 次,参与创作并担任音乐总监的无锡市歌舞团大型舞蹈《太湖鱼米乡》获全国 “ 五个一 ” 工程奖。编曲、配器和制作的 CD 《绣荷包》获广电部 2000 年双像奖二等奖,并创作大量舞蹈音乐和影视音乐(二十三部二百余集),其中为《情感阴谋》的配乐在 2000 年省广电厅举办的江苏省优秀电视剧评比中获*优秀作曲奖。 负责本专科生教学工作、招生工作、成人教学工作、附中教学工作、演出工作、协助音乐和表演类学科建设工作;分管教务处、招生办公室。联系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 崔雄,党委常委、副院长,大学学历,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男,汉族, 1956 年 2 月生,江苏海门人。198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86年任海门市电影公司副经理,1990年任海门市文化馆馆长。 1992 年12月调入南京艺术学院工作。1993年9月任财务开发处副处长,主持工作.1994 年5月任院务办公室主任。1996年5月任院长助理兼院务办公室主任,并于 1998年5月 —2002年1月兼任附中校长。2004年1月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 在长期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艺术创作,油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加展出。近几年发表了专业及管理方面的论文多篇。 负责财务、后勤、基建、保卫、校园稳定工作、产业开发工作,校史馆筹建工作,协助冯健亲院长处理行政日常事务;分管财务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产业开发部、机关二总支、后勤服务总公司,协管院办。联系附中。1960 年 12 月生于江苏南通市,祖籍浙江宁波。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英国文学与语言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取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外国美术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刘汝醴教授。198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职期间,又追随奚传绩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专门研究中西艺术教育比较。曾先后担任美术系史论教研室副主任、院务办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学院院长,现为美术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油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大学生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会教学分会副会长,教育部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专业艺术硕士(MF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2年至1993年在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艺术学院进修学习;1998年10月至12月在美国西佛吉尼亚大学艺术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 1997年8月至11月应德国学术交流中心( DAAD )邀请在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 2002 年 8 月作为江苏省政府工作小组成员赴波兰、乌克兰和俄罗斯进行文化学术交流。1998 年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荣誉称号; 2002 年被评为江苏省 “ 青蓝工程 ” 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 在教学方面,主要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外国美术史,中外美术比较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在科研方面,先后在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及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7部 —— 《康定斯基》、 《红色画廊》 (三册)、 《东西艺谭》 、《画语之间》、《外国美术史》、《群星灿烂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和《图像的意义》等;担任江苏省初中美术教材副主编;翻译国外绘画技法类书籍 4 部;所发表的有关高等艺术教育方面的论文曾分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优秀论文一等、二等奖;近期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及中外美术比较的研究,发表的论文《从内化到外显 —— 倪云林绘画图式和风格成因》、《另一种空间》 、《欢宴的另一面》及《宫乐图 —— 中外绘画的空间比较研究》等受到同行专家的关注,其中《欢宴的另一面》获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负责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工作、研究生教学工作,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留学生工作,外事工作、学报工作、图书馆工作;分管科研处、研究生处、外事办公室、艺术学研究所、留学生院、学报编辑部、图书馆。联系人文学院。 历任领导并校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学院)张聿光校长1912.11-1915刘海粟校长1915-1952蔡元培校董会主席1919-1940徐朗西代理校长1928-1929刘穗九代理校长1929-1930王远勃代理校长1930王济远副校长1932谢海燕代理校长1939副校长1946-1952苏州美术专科学校颜文梁校长1922-1952吴子琛校董会主席1927胡粹中代理校长1928-1931黄觉寺副校长1946-1952山东大学艺术系(济南华东大学)于寄愚主任1950-1951姜立田党支部书记1950-1951臧云远主任1951-1952王秉舟党支部书记1951—1952并校后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刘海粟校长1952.11-1957.11臧云远副校长1952.11-1957临时党组书记1953.2-1955.5纵翰民校长1957.12-1959.4刘 平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58.5-1958.8南京艺术专科学校纵翰民校长1959.4-1959.12陈之佛副校长1958.5-1959.12杜铿之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58.8-1959.3盛天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59.3-1959.12南京艺术学院盛天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1959.12-1964.3纵翰民院长1959.12龚惠山党委副书记1960.12杨俊亭党委副书记1963.12-1964.5崇爱华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8.10-1969.12刘承龙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8.10-1969.12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杨 明革命委员会主任1969.12-1971.12刘承龙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9.12-1972.11崇爱华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9.12-1972.11虞太永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0.9-1972.11路 艺革命委员会主任1971.12-1972.11南京艺术学院纵翰民院长1959.12-1978.1冯嘉友革命委员会主任1976.9-1979.6孙 瑜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6.9-1979.6龚惠山党委副书记1960.12-1979刘海粟院长1979.6-1983.3郭铁松党委书记1979.6-1981.2凡 一党委副书记1979.6-1981.2副院长(兼)1979.7-1981.2凌竞亚副院长1979.6-1983.9谢海燕副院长1979.6-1983.9臧云远副院长1979.6-1983.9黄友葵副院长1979.6-1983.9孙 瑜副院长1979.6-1983.9朱华成党委副书记1979.9-1983.9田树凡党委书记、副院长1981.2-1983.9冯秀峰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981.2-1983马和顺代理党委书记1983.9-1984.6党委书记1984.7-1987.12保 彬代理院长1983.9-1983.11院长1983.11-1989.1陈鹏年副院长1983.9-1984.7党委副书记1984.7-1990.2纪委书记1984.7-1988.1副院长1988.1-1995.12郁宏达副院长1983.9-1989.1金士钦党委副书记1983.9-1984.7沈行工副院长1984.7-1989.1副院长(主持工作)1989.1-1990.2陈国林副院长1987.7-1992.9潘忠哲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1988.1-1988.12党委书记1989.1-1993.12王其惠纪委书记1988.1-1993.12冯健亲副院长1989.8-1990.2副院长(主持工作)1990.2-1991.12院长1991.12-2008.6王靖国党委副书记1990.2-1991.12副院长1991.12-1997.10副院级调研员1997.10-2003.5张 永党委副书记1991.12-1993.12党委书记1993.12-1999.7正院级调研员1999.7-2001.9潘志国副院长1992.7-1999.7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999.7-2004.1郭殿崇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993.12-1999.7副院级调研员1997.10-2001.9文晓明党委副书记1997.10-1999.6常务副院长1998.5-2007.7党委书记1999.7-2007.7阮荣春副院长1997.10-2004.12邹建平副院长1997.10-2008.6院长2008.6-2014.5黄晓白副书记2002.12-纪委书记2004.12-崔 雄副院长2004.1-陈世宁副书记2004.12-2008.12副院长2004.12-2014.5刘伟冬院长2014.5-米如群党委书记2007.7-2014.5邱丽华副院长2008.6-2014.5副书记2008.12-2014.5何晓佑副院长2008.6-周京新副院长2008.6-2010.8张策华副院长2011.5-2014.5 院系介绍/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南艺音乐学院是目前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音乐教育机构之一,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著名画家、教育家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专音乐班。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30人,讲师27人,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该院已成为教学、科研、创作、表演协调发展、体系完备、具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色的高等音乐教育基地。音乐学院目前设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含指挥)、音乐表演(包括中国乐器演奏、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键盘乐器演奏、声乐演唱)、音乐教育等专业方向。1981年起陆续获得声乐演唱等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校学生800余人,其中本科生6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本院所有专业均面向全国招生并接受外国留学生,所有专业都拥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音乐学专业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音乐学科为江苏省“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和音乐学为江苏省品牌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此外,音乐学院还设有实验乐团、音乐考级委员会、音乐学研究所、民族声乐研究所、远程教育部等科研和实践基地。音乐学院师生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南艺“闳约深美”的校训和“求实、创新、致美”的校风,注重文化修养,突出艺术实践,长期活跃于国内外舞台,硕果累累,成绩斐然。有些教师拥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教师”、“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等称号;有些教师的科研项目获*立项或省级重要立项;有些教师在国内外重要音乐刊物上发表大量高质量的论文与创作作品,出版高水平的学术专著,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还有很多师生多次参加国内外音乐比赛并荣获“金钟奖”、“文华奖”等重要大奖。 设计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的设计艺术教育与学校创业的历史一样悠久。 上海美专建立之初即设有工艺图案科,苏州美专1933年开办实用美术科,山东大学艺术系1951年设立了实用美术教学小组。1952年,三校合并成立华东艺专后,在美术系下设有图案教学组。1958年,在学院副院长、著名工艺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陈之佛教授的主持下,于美术系下设立装饰设计与染织设计两个专业。1981年5月,学校正式组建了工艺美术系,先后设置了装潢设计、染织艺术、特种工艺(1982年,分成工艺绘画、工艺雕刻两个专业)、陶瓷艺术(1982年)、服装设计(1984年)、装饰艺术设计(1988年,原特种工艺专业改建)、漆艺(1988年)、工艺美术史论、室内设计(1992年)、工业设计(1993年)、计算机美术(1997年)等专业。1995年改名为设计艺术系,1999年10月正式改建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建院以后,本科专业进一步调整、发展为: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艺术、陶艺、漆艺、染织设计,多媒体设计(1999年)、动画设计(1999年)、首饰设计(2000年)、广告策划(2000年)、服装展示(2003年)、会展设计(2003年)。目前设计学院共有14个专业方向,是全国同类设计院校专业方向设置较全的设计教育学府之一。 设计学院招收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设计艺术学四个二级学科的本科生;招收艺术设计、设计艺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及美术学设计史论及设计教育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博士生9人、硕士生91人,在校学生总人数1600余人。 电影电视学院影视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1969年改建为戏剧系,1973年招收话剧表演和舞台美术专业学生,陶泽如、钱态、吴志远、林达信、李乃光等皆为此届学生。后因故停办。1998年12月恢复办学,成立电影电视艺术系。2006年1月发展为电影电视学院,常务副院长钱态,国家一级导演,2003年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又获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院长陶泽如,国家一级演员,2005年12月跻身全国 50 名“优秀电影艺术家”行列,受到国家广电总局表彰。 影视学院现设有表演、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公共事业管理(影视策划与制片方向) 5 个本科专业,设立了影视艺术研究所和电影学硕士点、博士点,其中电影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现有在校本科生 464 名,硕士生 11 名,博士生 3 名。专兼职教师 50 多人,其中在职教授 5 人,副教授 2 人,博士生导师 2 人,硕士生导师 1 人。该院先后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引进青年教师10多人。目前,青年教师中1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并正在博士后流动站做科研工作,9人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3人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6人正在攻读 MFA 硕士学位,年青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含在读)的比例近80% 。已有五届毕业生近300人,100% 就业,分布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话剧中心、上海儿童艺术剧院、江苏省话剧院、前线话剧团、南京市话剧团、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众多艺术单位以及高校,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舞蹈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古都金陵,北接古林公园,西邻外秦淮河,校园环境优美,建筑典雅,是江苏省*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也是中国创办最早的独立建制的艺术院校。从1912年建校至今,学校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在这所历史悠久的艺术殿堂中,曾涌现出一大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艺术家、教育家,他们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崛起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也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舞蹈学院的前身是南京艺术学院中专部于1970年成立的舞蹈科,2000年1月恢复学科建制,并于当年开始向全国招收全日制本、专科生,2004年成立舞蹈系,又经过三年不懈的孕育发展,终于得以在2007年6月8日,更名为舞蹈学院。   舞蹈学院目前设有舞蹈编导、舞蹈表演与教育、音乐剧、舞蹈学四个本科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古典舞基训、芭蕾舞基训、现代舞基训、编舞技法、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中外舞蹈史、舞蹈教学法、舞蹈艺术概论、舞蹈作品评论、音乐剧概论、舞蹈人体解剖学、乐理、声乐、合唱等。本院所有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舞蹈学院已基本建成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并正在探索舞蹈教育的科学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逐步走向成熟。   传媒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是以“闳约深美,不息变动”为校训的百年名校,是一所在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传媒学院是顺应现代数字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在传媒领域的进步,适应全球信息视频化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教学单位。传媒学院现设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摄影、录音艺术四个二级学科,下设广播电视艺术、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与网络艺术、游戏艺术设计、动画技术、动画艺术、卡通漫画艺术、建筑动画、商业摄影、影视摄影、数字图像艺术、音乐录音、影视录音、数字音乐设计、艺术传播等15个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备传媒领域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数字音视频技术、网络媒体技术、广播电视动画编导、制作技术,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与市场运作,具有先进传媒理念、较强策划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影像、动画和音乐创作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传媒学院拥有专业的动画工作室、数字录音工作室、影视非编工作室、数字图像工作室、数字媒体工作室、游戏研发工作室、大型电视演播厅、多媒体观片教室、展厅和报告厅,装备有先进的高清和广播级影视前后期设备,拥有完善的网络系统和数字化教学辅助设施,高配置的电脑机房,一流的教学条件为教学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流行音乐学院简介流行音乐学院是一所顺应时代发展,以培养具有自我塑造、自主创业的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国有公办二级学院。 学院现设流行音乐创作系、流行音乐演唱与表演系、流行音乐演奏系、乐器修造系、音乐传播系、社会音乐系六个系。其中流行音乐和乐器修造为该院及江苏省的特色专业,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大的影响,音乐传播专业也以良好的声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目前,有三名研究生在该院上主课。该院现有教师90余名(含外聘教师),其中正高级职称8名,副高级职称13名,客座教授11余名。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共556名,硕士研究生数名。学院十分重视借鉴各国艺术教育的经验,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与交流。南京艺术学院爱乐合唱团多次赴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演出,并多次取得国际奖项;同时也接待了众多的海内外艺术界和教育界的名人和专家来我院讲学和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我院的社会知名度。 对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及拓宽学生的视野起到了积极作用。 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属南艺二级院建制,其教学、行政、学生学籍管理均由南京艺术学院统辖。招生计划由江苏省教育厅统一下达,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毕业后发给由江苏省教育厅验印、南京艺术学院签章、国家认定的毕业文凭,享受国民教育系列的同等待遇。本科毕业通过学位考核合格的学生,授予南京艺术学院学士学位。南京艺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开设的学科门类齐全,教学体系完整,教学设备先进,在充分依靠南艺现有师资的同时,还具有一批德才兼备、学历层次高、业务能力强、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和管理干部队伍。在学制上分为全日制本科、专科和夜大三大类,共计30多个专业方向。南京艺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在校学生2000多人,近十年来培养学生8000多人,其中有不少毕业生在各类各级艺术创作、艺术表演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经常参加国家及各级政府组织的重大演出活动。有多人在市、省、全国及国际性的展览、演出或比赛中获奖,成绩显著,并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同时,成教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设有多个艺术教育研究机构及实训部、实习基地,还成立了青年实验歌舞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实践舞台。 杰出校友/南京艺术学院 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在这所历史悠久的艺术殿堂中,曾经涌现过一大批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和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刘海粟、颜文樑、臧云远、陈之佛、谢海燕、俞剑华、刘汝醴、温肇桐、陈大羽、黄友葵、程午嘉、甘涛、盛雪、姜希……他们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崛起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也为南京艺术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南京艺术学院汲六朝古都的文化滋养,得江苏经济大省的实力,团结奋进,不断进取,已经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层次多样、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

    www.nua.edu.cn - 2022-02-08 - 收藏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工程学院,常州工程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网站百科: 历史沿革/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958年常州化工学校创建,1968年常州化工学校撤销,1978年常州化工学校复校;1958年常州化工学校创建,1959年常州化工学校更名为常州化工研究所化工学校;1962年常州化工研究所化工学校更名为常州轻化工职业学校;1964年常州轻化工职业学校更名为常州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1966年常州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化工部分)改建为常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1966年常州市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撤销;1966年常州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轻工机械部分)改建为常州轻工机械中等技术学校;1968年常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停办,1978年常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复校并更名为常州化工学校;1994年常州市化工技校并入常州化工学校,1982年常州市化工技校创建。 基本内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58年,坐落于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中心位置,学院占地1100余亩,在册学生一万余人。2006年,学院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先进,是一所数字化、生态化、人文化、现代化的绿色校园。学院现有化学工程技术、应用化学技术、机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自动化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八个系,其中部分专业为江苏省示范专业。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创办于1958年,坐落在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占地1100余亩,在册学生1.2万余人,现有化学工程技术、制药与生物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机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材料工程技术、体育九个系。2006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成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园区建设院校。办学五十多年来,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致力于为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被评为“全国化工行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全面启动了“项目化”课程改革,开发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能力为目标、素质为特色、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建成多个江苏省特色专业、全国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示范专业、*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等。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总资产十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32.3万平方米,拥有38个现代化实训中心、200余个高水平实验实训室及相配套的专业教室、多媒体、电化、网络、语音教室。图书馆藏书53万册,各类中外期刊925种,电子图书180多万册,拥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期刊等电子图书15.2T。建有千兆以太校园网、宽带接入INTERNET网,学生公寓配备网络接口、电话等现代化生活设施,教学用计算机3200余台,校园内实现一卡通,数字化校园已基本建成。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00余名,专任教师4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3%,有教育部、江苏省和全国行业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4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双师型”比例达75%。学院每年选派教师赴德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培训,聘请国外专家来校任教。 学院紧贴市场办教育,在加强化工、建筑、制药、机械等传统重点专业建设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新增了无损检测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新专业,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学院建立了100余家紧密合作型校外企业,开创性地探索出以 “校内与校外结合、仿真与实操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小试与放大结合、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服务与创收合一”这一“四结合、六合一”理念建设高职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之路,现有教学固定资产中,七分之一为教师自主设计、安装、调试建成的实训设备,部分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并在其他高校和企业得到推广使用,这一探索与实践获得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引领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方向。 学术资源/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有馆藏纸质图书60多万册、中文期刊1000余种、报纸100余种,本地镜像数字电子资源约20T。 学校领导/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袁洪志院长、党委副书记:吴访升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欧汉生副院长:陈炳和 洪霄 潘玉琴纪委书记:施福新 文化传统/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校训:励志、践行校徽: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徽(右图):释义:由蓝色中文字“工”与红色字母C”构成,与校名中“工程”二字相合,表明学院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为现代制造业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蓝色部分又是字“Z”,“C”,构成“常州”,点明学院的办学地点。校标如破壳而出的小鸟,理想在这里插上翅膀;它像一团火,智慧在这里闪光,创新与突破在这里实现;它像一个磁场,海纳百川、包容并蓄、汇聚天下英才;它还像飞速前进的风火轮,与时俱进、争创一流。

    www.czie.edu.cn - 2022-02-08 - 收藏
  • 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扬州生活科技学校、江苏生活高级技工学校 网站百科: 学校简介/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扬州生活科技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历史名城扬州市中心,与市政府、市人大为邻,东接文化古迹文昌阁,北临名胜景点瘦西湖,是以培养生活科技管理和生活技术人才的省属全日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省级事业单位)。 校容校貌/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设有计算机网络中心、语音室、电教室及烹饪、摄影、美发美容、电子等专业的现代化标准实验和实习室。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在办学过程中积极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大力拓宽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渠道,现已开办高职班和技师班。校内设有江苏省劳动厅批准“江苏省琼花国家(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所”,这种竭力为升学、就业服务的教育机制,每年吸引大量的学生报考我校。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今天,学校将使你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建校历史/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江苏生活技工学校前身是扬州煤炭烹饪技工学校,198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后隶属煤炭部,现主管部门是江苏煤矿安全监察查局。现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省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校占地面积32016m2,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学校现开设有五大类,近20个专业,并设有高技、中技等各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00多人。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党的教育方针作为行动指南,时刻牢记“培养社会生活科技人才,促进民族生活质量提高”的办学宗旨,以“做精、做强、做特”为发展目标,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近年来,毕业生双证考核率96%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绝大多数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办学理念/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就业为目的”的办学理念,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较具特色职业学校”、“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煤炭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扬州市文明单位”、“扬州市园林式单位”、“安全文明单位”等各级荣誉称号。   学校地址:扬州市文昌中路579号(市人大对面)邮编225002   乘公交车12,66路到人民大厦站下即到

    www.yzshkjxx.com - 2022-02-05 - 收藏
  • 郑州大学自考官网

    郑州大学自考官网

    郑州大学自考官网是郑州大学自学考试的信息公布平台,为郑州大学自考学生提供及时的郑大自考报名招生信息。提供:郑大自考报名办法,郑大自考论文格式,郑州自考相关时间安排,政策公告等,本站信息由郑州大学自考招生办公布。郑州大学是河南省惟一的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同时也是国家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www.zdzkzsw.com - 2022-02-04 - 收藏
  • 南昌市第一医院暨南昌大学

    南昌市第一医院暨南昌大学

    南昌市医院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是南昌市属较大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始建于1934年,医疗服务辐射全省100多个县区,是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学抗菌药物专业培训基地,是全省医疗、教学、科研、创伤急救、工伤康复的重要基地。

    www.nc1y.com - 2022-02-03 - 收藏
  • 独山子信息网

    独山子信息网

    兰州大学,兰州天气,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兰州天气预报,兰州地铁,兰州城市学院,兰州拉面,兰州海拔,兰州信息网,兰州租房网,兰州百姓网,兰州建设网,兰州搜房网,兰州网论坛,兰州政府网,兰州律师网,兰州就业网,兰州赶集网,兰州房产网,兰州整容网,兰州人才市场招聘,兰州信息网独山子信息网,独山子信息网官方网站,兰州信息平台,兰州招工包吃住8000元,兰州余杭分类信息,兰州造价信息网官网,兰州市房产信息网,兰州19楼招聘信息,兰州工程造价信息网

    dushanzi123.com - 2022-01-30 - 收藏